Oracle公司1979年推出了基于SQL的關系數據庫管理系統,1986年推出了分布式關系型數據庫管理系統,稱為OracleRDBMS版本5,它提供了一個完整的客戶/服務器體系結構的商用DBMS。利用SQL水NET軟件層,與多種操作系統支持的通信協議相配合,為Ora-cleRDBMS提供分布式處理環境,可以實現單點更新和多點查詢。1988年推出的RDBMS版本6,可帶TPO(事物處理軟件),支持過程化語言PL/SQL,提高了事務處理速度。1992年又推出了OracleRDBMS版本7,簡稱Oracle7。Oracle7采用了多線索服務器體系結構,能在所有硬件體系結構上為大量用戶提供可擴充的高性能服務。Oracle7采用了自協調的服務器體系結構,能夠根據當前工作負荷動態調整數據庫服務器進程的個數。共享的SQL緩沖區允許所有用戶在執行同一SQL語句時,共享內存中單一副本,使內存占用達到最小。Oracle7提供基于成本的智能查詢優化器,系統根據表中的行數、索引等統計信息,決定最有效的存取路徑。Oracle7完全支持ANSI/ISO標準所申明的完整性約束,不用編程就可實施所有實張家口網站制作體完整性和引用完整性規則;提供了基于角色的先進的安全體系結構,可顯著地降低安全性機制的負擔和開銷;采用了透明的兩階段提交機制,以保證分布更新事務的完整性,多場地事務只要用標準SQL的COMMIT語句就可以完成提交操作;可自動檢測和解決所有故障,確保所有場地上一同提交或一同撤消。使用Oracle7可以將常用數據透明地復制到多個節點。Oracle7可以根據主表自動刷新它的只讀副本(稱為快照),支持全局數據庫名,這樣在整個分布式環境中可以惟一標識和定位每一數據。1996年6月24日,Oracle公司向全球宣布同步推出業界期待已久的對象———關系型數據庫Oracle8。這一開發歷時一年多、經過數月廣泛測試的新版數據庫,是Oracle公司幾年來最重要的產品。Oracle8是為了適應當今企業要求軟件技術能夠管理任意規模、任何應用下的數據需求而研制的,它能夠滿足大事務處理量的聯機事務處理(OLTP)系統的需求和在大規模數據倉庫中的查詢處理的需求,以及跨企業,乃至Internet分布數據的業務管理需求。針對網絡計算的特點,Oracle8作了許多重大改進,可以支持200個同時聯機的用戶,一天內用戶數目可超過百萬,張家口哪有做網站比Oracle7支持的用戶數量提高了10倍,支持的數據量更是Oracle7的幾百倍,高達512PB。為了提高系統的可靠性,Oracle8采用靜態分區方式對大表進行處理,這樣用戶可以在分區中直接進行查詢、備份和恢復。系統維護成本是數據庫使用中的主要支出成本,Oracle8有很多工具和機制幫助數據庫管理人員維護數據庫。在Oracle8中,數據的備份和恢復也是由服務器本身來完成的,既最大限度地減輕了數據庫理人員的工作量,也減少了人為差錯。特別值得一提的是Oracle8的容錯能力,其高級隊列技術取消了“鏈接等待”概念,代之以“留言”形式,因而當并行服務器中某節點失效時,透明的應用程序失效轉移功能能夠把用戶自動轉接到另一節點上繼續運行,從而為周期性和非周期性發生故障的系統提高了連續可用性。 此外,Oracle8在數據庫管理上也邁出了重大的一步。通過引入一個用于復雜應用的對象———關系型范例,Oracle8把數據和計算方法封裝在一起,使開發人員能夠在其中直接定義他們的業務對象,如采購單、庫存明細表以及數據倉庫信息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