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世界上不同國家、不同地區的每一臺電話機都有單一的國家地區號和電話號碼一樣,Internet的每一臺服務器或計算機也有單一的IP網際協議地址號,簡稱IP地址,以便In-ternet上其他的計算機可以找到它。 1)IP地址的組成與結構 從IP協議的角度來看,IP地址是由4個8位二進制數字域組成的,總長度為4個字節的32位二進制數(理論上可組成232≈40多億個不同的IP地址)。該地址由4個用小數點隔開的十進制數字域組張家口哪有做網站成,其中每個域的十進制取值在0N25之間,如一個典型的IP地址為149.174.211.5。由于同一個IP地址只能分配給Internet中惟一的主機,我們需要規范IP地址的結構:IP地址由網絡號和主機號組成,其中網絡號用于識別網絡,主機號用于識別該網絡中的主機。 2)IP地址分類 基本的IP地址分為A、B、C三類,另外還有D類(支持多點發送地址)和E類(留作擴充用)。A、B、C三類地址的區別僅在于網絡號與主機號所用的數字位數不同,亦即對應的網絡和主機個數不同。其中A類IP地址適用于擁有大量主機的網絡,B類IP地址適用于中等規模的網絡,而C類IP地址適用于小規模的網絡。不同網絡中的主機的網絡號應不同,而同一網絡中的計算機則具有相同的網絡號,它們是由InterNIC(互聯網信息中心)一分配的;但同一網絡中不同主機的主機號則不能相同,它們是由各局域網絡自己分配的,這就保證了IP地址的單一性。域名(DomainName)系統的命名機制經過兩個發展階段,首先是無層次型的,然后才是層次型命名機制。域名的發展可以追溯到1980年,當時的Internet尚不普及,在當時的In-ternet上,所有的表示主機地址的字符串和它的IP地址被放在一個稱為HOSTS的文件中,構成了無層次命名空間。無層次命名機制對Internet中主機的位置采用一串簡單的字符串示,國際上的張家口網站制作NIC組織負責管理和維護整個名字空間。隨著Internet上主機數量的增加以及Internet本身的發展壯大,名字沖突的可能性越來越大,NIC的工作負擔也越來越重維護如此龐大的名字到IP地址的映射表越來越困難。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提出了層次型命名機制。層次型命名機制在名字中引入層次結構,將名字空間分成若干部分,每一部分授權給某個機構管理,被授權管理機構可將其管理的名字空間再進一步劃分,進一步授權給若干子機構管理。如此下去,名字空間管理組織形成了一種層次型的樹形結構,其中每一個節點都有一個相應的標識符,主機的名字就是從樹葉到樹根路徑上各節點標識符的有序序列。
|